2025/04/04 星期五

计量动态

联系方式

东莞市计量协会

协会电话:0769-82633291

培训电话:0769-23060132  

19928172638 

协会邮箱:dgjlxh@163.com

培训邮箱:jiliangpeixun@163.com

微信公众号:东莞市计量协会

微信订阅号:东莞计量协会

协会微信小程序:东莞市计量协会

培训微信小程序:东莞计量技术培训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于地震,你需要知道的常识

信息来源: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25-04-03


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 ,震中为实皆市 ,距中国边境线最近约294公里。本次地震是2025年以来的最大地震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昆明、丽江、保山、大理等地震感强烈,贵州、广西等地亦有震感反馈。受地震影响,当地有房屋受损、人员受伤。7.9级究竟是指的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吧!



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所带来的危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2008年汶川地震



了解地震



当一个地震发生后,人们最迫切想知道的就是它发生的位置和大小,这也是指导随后救灾行动的重要数据。大地剧烈地颤动,颤动的原因就是地震波,它不仅带来的巨大的破坏,也带来了地震的信息。我们用地震仪记录下来地震波的样式,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就能知道地震的位置和大小。

地震波有好几种类型,分别为P波、S波和面波,分别有不同的速度。其中P波最快,S波次之,面波最慢。地震可以同时激发P波和S波,但由于二者速度不同,到达某一个地震台的时间也就不同,P波先到达,而S波后到达。P波和S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是已知的,二者到达地震台的时间之差也可以测量得到,通过比对地震时的曲线,就能得到台站和震中的距离,那么地震肯定发生在以台站为中心、距离为半径的圆上。三个台站记录到地震波以后,就可以在地图上画三个圆,三个圆的交点就是地震发生的位置了。

震源深度也是根据地震波的时差确定的。我们知道,波在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会发生反射或折射,其路径就会改变。以P波为例,地震激发的P波向着四面八方传播,一部分就会很快到达地表,发生反射再次进入地下,称为反射波。另外一部分一直在地下传播,称为直达波。由于地球的密度从地表到深处是逐渐升高的,会导致地震波折射,行走的路径发生弯曲。最终反射波和直达波都会到达同一个台站并被记录下。但是,由于二者的路径不同,到达台站的时间也不相同,直达波先到达,反射波后到达。根据时间差,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深度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地震定位,尤其是精确定位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测量时差或比对图表,更牵涉到大量的模拟计算,要用到很多个台站的地震波数据,当然也少不了人的经验。



地震的等级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

‌大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7级。可造成房屋倒塌、地面严重破坏、桥梁和水坝损坏等。

‌巨大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可造成毁灭性破坏。

此外,地震的破坏程度还与烈度有关,烈度是描述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影响程度的指标,通常划分为12度,从Ⅰ度(无感)到ⅩⅡ度(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

‌地震等级从弱震到巨大地震,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造成的破坏也越严重。了解地震等级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地震风险和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室内避震‌

‌寻找掩护‌: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结实的桌子、床下或内墙角等地方,双手抓牢固定物体,保护头部和颈部。‌

‌远离危险物品‌:避开玻璃门窗、吊灯、悬挂物以及可能坠落的物品,如书架、广告牌等。‌

关闭电源和火源‌:地震前应迅速关闭电源和火源,防止次生灾害如火灾的发生。‌

室外避震

‌选择开阔地‌:在室外时,应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大树、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保护头部‌:用双手护住头部,蹲下或趴下,避免摔倒。‌‌

车内避震‌

‌抓牢扶手‌:在行驶的车内,应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高楼避震

‌选择安全地点‌:在高楼内,应选择柱子多、空间小的地方作为临时避震场所,如卫生间、厨房等。‌

‌撤离时走安全通道‌: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乘坐电梯。‌

预防次生灾害

‌警惕余震‌:地震后可能会有余震,应保持警惕,不要立即返回室内。‌

防止火灾‌:地震后应检查煤气管道和电线,防止火灾发生。

应急准备

‌储备应急物资‌:在家中储备厚被子、饮用水、手电筒、食物等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制定逃生计划‌:平时应制定好逃生计划,熟悉安全通道和避难场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