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与测量 宛若一条藤上的并蒂莲花 同根同源但又各有千秋 它们究竟是各司其职还是协同共进 让我们一同探索二者的复杂关系 追根溯源,究底寻渊 古代释义 在古代就有不少与计量概念有关的古籍,比如:《尚书》、《史记》、《易・系辞下》等等。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管子・宙合》中“计量“才是以文字直接出现,“天淯阳,无计量;地化生,无泮崖”的表述。这里的 “计量”意为计算、度量,与现代“计量”概念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而“测量” 一词很难确切地指出最早出现在哪本典籍中。不过,与测量相关的活动和概念在许多早期典籍中都有记载。如《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大禹治水时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这里提到的“准绳”“规矩”是当时的测量工具,“度九山”等描述了测量相关的活动,反映了当时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测量工作,可视为测量概念的早期体现。 现代释义 《汉典》中对“计量”的解释为: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与一个已知的量作比较,以计算大小、长短、轻重等。 《汉典》中对 “测量”的解释是:用仪器测定地形、物体位置或温度、速度、功能等物理量,例如测量橱柜的深度、高度和宽度。 我们可以看到计量与测量的释义 经历由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让我们进一步探索 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同根同源,各有千秋 同根同源 (一)计量是测量的基础和前提 计量除了测量活动,还有其他非测量的活动。但是为了统一、准确的测量都是计量。计量为测量提供了统一的计量单位,使世界各地的测量结果能够相互比较和交流。例如国际单位制(SI)的建立,为全球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贸易往来等领域的测量活动提供了共同的语言。而有部分测量活动又不是计量活动。但测量器具一旦用于要求统一、要求准确可靠的测量,就是用于计量,就自然成为了计量器具。 (二)测量是计量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在各个领域,如科学实验、工业生产等,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的工作,而这些测量工作都依赖于计量所提供的标准和校准服务。例如,在制药行业,需要精确测量药品的成分含量、剂量等,这就需要使用经过计量校准的分析仪器和天平,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各有千秋 (一)计量 侧重于建立和维护测量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它关注的是整个测量体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制定计量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计量器具和测量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二)测量 侧重于在于获取具体的测量数据,以满足实际工作或研究中的需求。它更注重操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手段,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正是因两者之间同根同源 生活中也常常会混淆 便产生了“计量”与“测量”的模糊应用 模糊应用 由于计量与测量的密切关系,再加上英文中Measurement既可翻译成测量,又可翻译成计量。因此计量业内人士大都不太严谨区分计量与测量,经常混同使用两者概念。历年世界计量日主题中的Measurement均被翻译成了“测量”,例如2023年测量支撑全球粮食体系(Measurements supporting the global food system)。 JJG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同时在“计量学”和“测量"两个词义,分别注明:“计量学有时简称计量”、“测量有时也称计量”。 了解了这么多 计量与测量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再看看 其与我们传统自然学科的关系 计量与四大传统自然学科的关系 中国有历史悠久的四大传统自然学科是农、医、天、算,其中,天、算二门与计量关系密切。从历史上看,天文学的进展更多体现了计量的发展。因为时间、空间的计量均以天文现象为基准,且天文学中有重视观测精密度的传统。我国古代的气象学与天文学一起发展,在观测天象的同时,观测气象。 计量与测量 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两者相辅相成 成就着我们新的未来